新年伊始,四川大证信用评级有限公司(以下称:大证信用)捷报频传,1月17日,由成都市深化‘放管服’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举办的“2022年成都市深化‘放管服’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建设案例评选活动”的结果出炉,由大证信用指导新津区规划、设计、建设的“智信智治”模式获得了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典型案例。1月18日,由成都市发改委、成都市委宣传部、成都市精神文明办联合主办的“2022年度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”结果出炉,由大证信用指导和服务的“新消费时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诚信管理”、“大邑县创新‘信易’+基层治理场景,推动信用理念延伸至乡村最末梢”获得了十大提名案例。
两日之内连拿三奖,赢得了政府部门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大证信用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呢?这家信用服务机构有什么获奖的法宝吗?我们带着问题和好奇心采访了大证信用的董事长彭大勇先生、总经理陈莉女士、市场总监唐亮先生、技术总监陈冬先生。
1、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典型案例—新津区“智信智治”模式。
新津社会信用体系“智信智治”模式建设工作由新津区发改局委托大证信用开展实施。大证信用接受委托后第一时间组建项目小组,并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及大数据监测工作,深入了解新津区各部门实际信用工作状况。按照国省市近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及信用相关政策导向,结合新津区在本次调研工作中暴露出的信用制度建设程度较低、信用信息孤岛效应明显、信用信息应用碎片化严重、信用创新应用场景较少、信用宣传普及程度较低等问题,大证信用提出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为试点,以助企纾困为核心,以智信智治为内容,从“建机制、建档案、强监测、引修复、推应用、助融资、重宣传、促合作”八大方面开展项信用提升行动的1+1+8的“智信智治”建设模式,通过提升信用建设水平助企纾困,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、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。项目正式实施后,在省、市、企业及社会层面均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,形成了显著的社会效益。省级层面上,新津“智信智治”模式品牌及新津企业信用建设典型案例—希望食品信用建设经验被领导高度认可,在信用中国(四川)平台网站上推广了相关做法;市级层面上,新津“智信智治”模式品牌部分成果被相关领导及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在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主办的“成都发展改革”微信公众号上对部分建设成果做法进行了推广;企业层面上,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筛查企业信用风险,定向对30余家存在信用风险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及信易贷培训,智慧化帮助企业免在招标投标、评优评先、资金补贴中受到限制,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、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,实现助企纾困;社会层面上,通过完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信用监管方式,构建了新津区以信用为基础的“智信智治”新型政务服务和监管机制,从信用制度、信用手段等全链条加强新津区整体社会信用建设水平,优化了营商环境,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。2、大邑县创新“信易+基层治理”场景,推动信用理念延伸至乡村“最末梢”。近年来,大邑县以党建引领为主线,提升基层治理能力,但在社区治理上仍存在一些基层普遍面临的问题。如:居民参与村务管理、社区环境治理的积极性、主动性不足,村民代表大会席的村民代表数量往往不超过总数的40%。村两委通过走访了解村民需求,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,积极探索将诚信融入社区治理新模式。主要做法:社区成立了成都金源安社区服务有限公司,结合村民需求开办了诚信惠民超市,对全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行“成本价”购物,同步构建诚信积极规则,鼓励村民通过遵守村规民约、做好人好事等获取诚信积分,用积分在超市免费换取生活用品。一方面与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,一方面将村民参与社区治理、乡村振兴的贡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,进一步激发了村民遵纪守法、诚信做人的动力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工作成效:汪安社区通过实施该项目,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社区治理进行了深度有效衔接,以守信激励信用惠民方式,倡导社区居民人人遵守社区公约,主动配合社区治理方案,引导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由旁观者变为社区建设管理的常态参与者、协助者、组织者。3、成都市新津区共筑食品质量安全诚信链,确保舌尖上的幸福。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新津区企业诚信管理典例代表,产值和税收都排在全区工业企业前列,该公司已建立诚信食品质量和安全红线、三级质量监督管理、诚信高质量新品研发及市场创新、诚信多元消费场景、诚信食品企业红蓝海战略等五位一体的诚信管理体系。通过诚信管理,该公司实现了生产环境透明化、信用信息共享化、全产业链质量监督平台化。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是新津区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,以信用为抓手,推进信用理念、信用制度、信用手段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,以信用助力建圈强链发展的典型案例。 董事长彭大勇用“潜心笃行”这个词来形容大证信用的发展历程,四川大证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,拥有 16 年信用服务历史,是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证监会联合颁布《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》后,四川省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首家完成备案的信用评级机构。公司以服务我省社会信用建设市场为核心,以“信用+科技”的信用新经济全产业链服务,在信用+监管、信用+金融、信用+企业、信用+行业、信用+园区、信用+社区等领域形成了完善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。目前,公司已形成政府+企业+行业组织的客户链,为省委网信办、省交通厅、省市场监管局等13家省市政府部门、近八百家企业、6家行业协会提供信用服务。总经理陈莉用“守正创新”来形容大证信用的经营管理、技术研发、团队建设、产品和服务。陈总认为坚守合规是信用服务机构的经营底线,也是立身之本。大证信用16年来在我省信用建设牵头部门、行业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,一直奉行遵纪守法、合规经营的原则,严格按照信用行业监管部门的要求,出台了内控制度近30项,管理制度20项。实现了业务销售和产品(报告)防火墙隔离制度的落实,实现了员工诚信档案的动态管理。市场总监唐亮先生用“知行合一”这个词来介绍大证信用的业务拓展,据唐总讲,仅2022年,他就率队参加省、市、县、区各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会议30多场,培训主讲12场,项目实地尽职调研23次,有时候去一个项目调研,对象就涉及政府部门、街道、乡镇、园区、企业数十家。他强调,业务拓展建立人与人沟通的桥梁,把我们16年对信用研究的成果准确、高效、精练的呈现给客户,让他们知信到用信,配合和协助客户结合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精准的完成调研、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验收、成果等流程,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、高效率、高服务的完成项目内容。技术总监陈冬先生用“科技引领”这个词来介绍大证信用技术研发的情况。信用服务业是轻资产重技术的行业,必须打造“聚知识、研技术、产智慧”的团队。2022年,大证信用全面提升技术水平,主要完成了以下三方面:一是设立技术研发基金,加大对技术的研发投入。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,公司现在正在建设大证数据库智能系统3.0版——“信易管”平台,平台集信用信息采集、整理、分析、应用、跟踪、预警、贮存为一体,将实现和政府部门、行业组织、企事业单位的全链条合作。三是增强信用报告的要素内容,将纳税、社保、人员工资、公共信用信息等信息纳入信用报告,增强报告的价值和可读性。

最后,董事长彭大勇先生用“使命责任”这个词来介绍未来的发展,大证信用将继续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,从政策研究、技术升级、产品服务、品牌建立、深耕市场、建设团队这6个方面贯彻落实公司“1+1+4”的战略发展规划,为我省各级政府部门、行业组织和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与服务。作为社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,把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使命和责任落实到工作中,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好配合和协助工作,打造更多更好代表四川、成都的“川信、蓉信”品牌的信用案例,服务四川,走向全国。